本書是由華爾街兩位金融人員從研究員轉變為避險基金經理人的投資過程跟體會,這本書可以讓一般人從成熟市場的角度看這個世界。例如,在台灣的GDP80%的出口比例,所以大多數的人眼光就只有在出口,其實沒有太注重出口的質,而是重量。相對於作者而言,公司是否有前景並不是因為出口的量而是質,書中舉例了微軟,微軟製作一套軟體的成本僅僅是一片光碟或記憶卡,最多就是加上研發人員的薪資獎金。然後這份「智慧財」出口到國外之後,在計算國際貿易的出超上,成本低到根本無法計算,但是當國外廠商收到軟體並製作成光碟出售之後,每一份光碟所要付給微軟的權利金卻是數千倍的回報,但這些回報卻沒有計算在進出口的金額中,這就是作者所說的矛盾。每每大家都在乎到底國家或企業是出超還是入超,但卻僅僅注重在可計算範圍內,而忽略了成熟市場最重要的「智慧財」的進出口額度,往往成熟市場出口製作成本很低甚至於零的商品,但這些商品卻帶有著極高的毛利率;而相對的,美國卻進口製作成本相對高的勞力財,針對微軟案例而言,微軟出口軟體程式碼(by email for free),出口值=0,而進口公司辦公室電腦,除了軟體外的硬體(from China for USD 500),進口值=500,因此微軟造成美國入超USD500,但這樣標準的國際貿易公式卻沒有把微軟每年出口形成的獲利算進去,一套微軟作業系統售價是USD 30,實際進入微軟口袋的將近29塊美金。所以如果看到美國入超創歷史新高,真的就是對經濟的傷害嗎?進口低價的產品,創造出有別於公式之外的高額獲利,光是成熟市場與新興市場公司的毛利率就可以看出這點。

 

另外,作者也提到他們專注在尋找一種趨勢,一種會改變生活習慣的趨勢,如同數千年前東漢蔡倫的造紙,數百年前瓦特的蒸汽機,數十年前的電腦、數年前的網際網路,都是巨大趨勢的開端,也就是在形成百川之前的湍急瀑布,重點在於瀑布的衝擊會帶來巨大的財富,百川雖然水量驚人,但卻已經失去了那份衝擊力。

 

總而言之作者在意的是所投資的標的是否具有「專利權財」這種毛利率極高的商品,並且這個專利權財所再的產業是否是屬於下一個趨勢的開端?一如光碟機改變了收聽音樂的習慣,但光碟機的製造商多如牛毛卻同時訂購矽谷同一家廠商的電容零件,那就是專利優勢。當台積電因為毛利率達45%而稱霸台灣之際,矽谷一家IC設計公司的毛利卻是:再爛!也有65%

 

這個觀點讓強化了投資在成熟市場的念頭外,解讀財經新聞時或許可以反向思考,國際貿易的出超入超是否真的會對股市有顯著性的影響。而藉由歷史的研讀,雖然不可以得知未來,但卻可以了解過去,藉由對照來預測並找出真正的大趨勢,如作者所說:新興市場就如同是230年前的成熟市場,只要看著過去就能知道接下來的劇本。

 

本書作者想敘述整個操作避險基金的歷程,但因為故事的片段頗為零碎,感覺上讀起來並不是太順暢,而其中作者的「專利權財」、「瀑布」的投資觀念或許值得思考,但因為操作的年份是位在網路泡沫的時代,所以其可用性有其必要追蹤。

 

評價:四顆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iitzonghann 的頭像
    liitzonghann

    liitzonghann的部落格

    liitzonghan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